哈尔滨远创钢结构公司针对冬季低温环境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。
钢结构技术聚焦:1. 低温脆性断裂风险2. 冻融循环对钢结构基础的影响
3.冬季焊接质量保障4. 施工效率与成本矛盾
1. 低温脆性断裂风险
- 问题:黑龙江冬季气温可达-30℃以下,普通钢材在低温下韧性下降,易发生脆性断裂。
- 技术对策:
- 采用低温韧性钢(如Q345D/E或美标ASTM A572 Gr50),-40℃冲击功需≥34J。
- 节点设计避免应力集中,优先采用圆弧过渡或加强板。
2. 冻融循环对钢结构基础的影响
- 问题:季节性冻土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,引发钢结构变形。
- 技术对策:
- 基础埋深需超过最大冻土线(黑龙江平均1.8~2.5米),采用桩基+保温层(如XPS挤塑板)。
- 设置可调式支座,动态补偿沉降差。
3.冬季焊接质量保障
- 问题:低温焊接易产生冷裂纹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- 技术对策:
- 焊前预热(100~150℃)、焊后缓冷(采用电加热毯包裹)。
- 使用低氢焊条(如E5015-G)并严格控制湿度(焊剂烘干温度350~400℃)。
4. 施工效率与成本矛盾
- 问题:有效施工期短(全年约6个月),传统工艺难以满足工期。
- 技术对策:
- 模块化预制:工厂内完成90%构件生产,现场仅组装(如哈尔滨某物流园项目缩短工期60%)。
- 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替代部分焊接,减少低温作业量。